【中國鞋網(wǎng)】皮爾·卡丹要將在華的品牌權(quán)賣給中國公司,估值兩億歐元。傳原來皮爾·卡丹中國的代理商浙江巴貝公司欲接手。消息一出,輿論嘩然。與騰中收購漢馬的聲音一樣,即“不值得購買”。理由有二:一是皮爾·卡丹品牌早己沒落,二是品牌已經(jīng)沒有競爭力了。但其核心就是一點,皮爾·卡丹早已退出奢侈品的一線行列。
皮爾·卡丹1979年來到中國,曾一度成為富有、時髦的代名詞,橫掃中國新貴的著裝意識。不僅如此,對中國人來說,它還是認識法國的主要符號之一。(另兩個是,埃菲爾鐵塔、戴高樂將軍)對于這樣一個近乎成為一個國家文化的品牌,因為其領(lǐng)導人的身體原因,走到了被出售的境地,堪稱惋惜。但領(lǐng)導人身體原因流露的信息是,這個品牌已經(jīng)多年疏于管理,品牌形象不斷走低,品牌價值大大稀釋,從云端大踏步的走向民間。
這是皮爾·卡丹的成功還是失?可能有人認為就是失敗沒有成功。在我看來,這里面存在著巨大的成功。如果皮爾·卡丹不踏步的走向市場(大眾市場),也沒有它的輝煌。
上個世紀8、90年代,中國的服裝市場是一個單一的市場,需求統(tǒng)一而缺乏品牌。皮爾·卡丹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一舉沖向市場的各個角落,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如果它當時堅守高端,只為少數(shù)人群服務,不可能有這30年的成功。皮爾·卡丹洪水般的銷售法,成就了它的品牌。因為當時,中國市場并沒有真正的高端品牌,消費者甚至連什么是品牌都不知道,只要是一個知名的好產(chǎn)品就可以了。如果,那時皮爾·卡丹堅守高端,它一定活不得今天。
針對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nèi)民企對其進行收購,我舉贊成票。換言之,皮爾·卡丹還有利用價值,甚至比國內(nèi)很多一線自主品牌的市場價值要大得多。為什么這樣說呢?皮爾·卡丹是在中國市場一片荒蕪的情況到來的,實際上,它本身就是一個中低檔品牌,只是那時中國的老百姓沒有錢,競爭品牌還沒有看到,高檔品牌紀希凡,迪奧,范思哲們等都還沒到來,才將皮爾·卡丹棒為奢侈品。實際上,它本身就是一個二三流的國際品牌。
經(jīng)過30年的中國市場推進,特別中國入世以后兩股力量的擠壓;一是中國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二是真正的一流國際品牌的進入,使皮爾·卡丹的真正位置顯現(xiàn)出來,還愿其本來面目。即面向大眾的二三流國際品牌形象,這正與當下中國市場的競爭需要相符。
當然,皮爾·卡丹的品牌形象下滑有管理不善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市場環(huán)境變化,讓它回歸了本來應有的市場位置。因此,我認為,該企業(yè)收購皮爾·卡丹是很值的,只是在價格上可以再進行深入的商定方好。
理由有三:
一、皮爾·卡丹在中國市場的認知度非常高,幾乎不需要再進行過多的品牌認知教育。只要渠道網(wǎng)絡維持現(xiàn)狀或再進入深入,比如進入到城鎮(zhèn)或農(nóng)村市場,把握好產(chǎn)品質(zhì)量與創(chuàng)新,做好品類管理,它的市場還是很堅挺的。
二、中國市場已經(jīng)高度分層;高、中、低中又細分多各層次,中低端市場還有巨大的能量,而皮爾·卡丹現(xiàn)階段的中端形象,正好契合現(xiàn)在這個市場的需求。它比三級市場的品牌要高,不僅可以占領(lǐng)二級市場,而且可以強有力的覆蓋三級市場。它無需去爭高端市場。
三、擁有皮爾·卡丹品牌,比自創(chuàng)品牌產(chǎn)生的溢價要大得多,是購買者快速拓寬市場,占有二、三級市場的利器。管理得好,維持住皮爾·卡丹原有的美譽度,治理好假貨問題,至少在10年之內(nèi),直到再暢銷20年也不是問題。它完全沒有必要重回什么奢侈品的位置。
。ㄗ髡呦当本┖谏制放茽I銷顧問總經(jīng)理/鄭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