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把握時機把握“錢”途
2004-05-12 14:46:56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djpcorporation.com/
年終跳槽有竅門
從無憂指數的全年走勢情況來看,2003年開初時的跳升可謂是一鳴驚人,3月的有效職位數竟達到28%的放量增長,4月仍以20%的增幅挑戰(zhàn)新高。但緊接著突如其來的SARS一度引起了全球性的恐慌,然而SARS對職場造成的沖擊是短暫的。
由于時間差的關系,SARS對職場的影響直到5月和6月才顯現出來。5月的有效職位數雖然出現了明顯的滑坡,但當時的下降幅度為13%,仍然在12萬的有效職位數上站穩(wěn)了腳跟,6月的下降幅度更是僅為3%,基本止住了頹勢。
進入下半年后,除10月長假期間出現過一個小小的盤整回落,需求指數的走勢一路艷陽,到年底攀得逾17萬個有效職位數,刷新了才市新紀錄。
按常理來說跳槽旺季是在公司發(fā)完“紅包”后,即春節(jié)前后,然而這個時段應聘同一個工作機會的求職者很多,競爭非常激烈,所以,這個時候企業(yè)往往能以較低的工資待遇錄用到較高素質的人才。
因此,上半年可能是企業(yè)招聘員工的最佳時段,但并不一定是員工跳槽的最佳時段。下半年包括年底,雖然企業(yè)的招聘減少,但應聘同一個工作機會的競爭者更少。
所以,這個時段面試的成功率更高。特別是那些職業(yè)積累不是很好,職業(yè)競爭力不是很強的求職者,或者是想轉型的職場人士,這個時段應聘卻能獲得旺季所得不到的工作機會,包括較好的工資待遇。因此,在跳槽淡季時更要發(fā)動人脈關系,獲得職位空缺的信息,加大成功機率。
國內市調公司急需人才
從各職能職位需求情況來看,銷售類雖然最易受到市場變化因素及其他不穩(wěn)定因素,例如SARS的沖擊,但在需求量上絕對占據職能分額中的最大。SARS過后,銷售類僅在7月的需求反彈幅度就達到了18%,8月的上漲幅度為12%。
與銷售類的走勢曲線相近的是市場類,兩者都在年初和年終時勁量上漲。我國在市場調研方面的起步較晚,市場曾一度被一些國際知名市調公司壟斷,近年來隨著國內市調公司的紛紛涌現,市調公司間對于人才的爭奪也趨于白熱化,他們或是搶奪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源,從頭來培養(yǎng)自己的研究員,或者是積極吸納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經理來直接壯大公司的研究力量,而有著八年以上從業(yè)經驗的研究經理在市場上還屬鳳毛麟角,他們的身份自然不菲。有較強的數理分析能力或者是有志于市場營銷職業(yè)的朋友不妨從現在起加入這一行業(yè)。
業(yè)內人士Freedo先生認為,與2002年同期相比,2003年招聘企業(yè)中高級管理人才的總體趨勢明顯呈上升勢態(tài)。隨著跨國外企在國內的戰(zhàn)線逐漸拉長,人才需求的增長表現出有兩個新特點:一.外企在中國的西部地區(qū)和二級城市的人才需求明顯增加;二.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中國視為研發(fā)、制造基地,中國在全球采購中的份額不斷加大,亟需一批懂得現代生產與操作的熟練工程師來提高生產率,并且通過營銷和市場人才來鞏固和奪取市場份額。
然而通向外企的貴族之路并不好走,經驗、背景、英語方面的高要求使外企變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精英俱樂部。此外,隨著外企對國內才市行情認識的加深,他們在薪酬和招聘成本支出上越來越趨于理性化。所以,奉勸職場人士不要簡單地以等比數列來衡量和要求自己的薪情,要多考慮行業(yè)發(fā)展狀況以及公司文化。
尋職業(yè)先找準行業(yè)
2003年行業(yè)熱點不斷涌現,且讓我們回顧過去展望明天,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汽車業(yè)制造、汽配、汽車零部件及汽車保養(yǎng)等領域的管理、技術、銷售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在全線火熱需求中。此外,市場策劃人才、內訓師、索賠員、售后服務人員、客服人員、法務人員也有一定需求量。
物流業(yè)前程無憂上海咨詢部的王女士接受采訪時表示,物流業(yè)的人才在2003年供不應求,2004年仍將處于上升趨勢。由于物流業(yè)起點較低,物流業(yè)的準入門檻并沒有嚴苛的專業(yè)背景限制,因其初期操作性較強,需要耐心細心的工作態(tài)度,尤其適合女孩子入門。
重型機械設備行業(yè)據調查,伴隨著中國市場的產品升級和技術升級,跨國公司往往傾向于選擇那些技術含量高、利潤率相對較高的復雜項目。這些行業(yè)對人才的需求也表現出了兩頭紅火,一類是設備操作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機械專業(yè)重又被看好,另一類是有重大項目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
石油業(yè)及相關化學工業(yè)此行業(yè)人才也將成為搶手貨,尤其是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隨著世界石油和化工加工業(yè)的重心向中國轉移。
在一些國有企業(yè)的轉型時期,也會出現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嚴重脫節(jié)。比如鐵礦石行業(yè),進入國內市場的跨國企業(yè)視有著兩到三年行業(yè)經驗、英語好的人才為稀有人才。
據《經濟觀察報》推出的《2004年中國趨勢報告》,汽車、房地產、電力、保險、網絡傳媒分列“2004年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yè)”前五位。行業(yè)的大走勢或可預見,但反應在對人才的需求上卻有可能滯后或者提前,因此請隨時看一眼你的“職場指南針”,確定方向后找準目標再重拳出擊。
從無憂指數的全年走勢情況來看,2003年開初時的跳升可謂是一鳴驚人,3月的有效職位數竟達到28%的放量增長,4月仍以20%的增幅挑戰(zhàn)新高。但緊接著突如其來的SARS一度引起了全球性的恐慌,然而SARS對職場造成的沖擊是短暫的。
由于時間差的關系,SARS對職場的影響直到5月和6月才顯現出來。5月的有效職位數雖然出現了明顯的滑坡,但當時的下降幅度為13%,仍然在12萬的有效職位數上站穩(wěn)了腳跟,6月的下降幅度更是僅為3%,基本止住了頹勢。
進入下半年后,除10月長假期間出現過一個小小的盤整回落,需求指數的走勢一路艷陽,到年底攀得逾17萬個有效職位數,刷新了才市新紀錄。
按常理來說跳槽旺季是在公司發(fā)完“紅包”后,即春節(jié)前后,然而這個時段應聘同一個工作機會的求職者很多,競爭非常激烈,所以,這個時候企業(yè)往往能以較低的工資待遇錄用到較高素質的人才。
因此,上半年可能是企業(yè)招聘員工的最佳時段,但并不一定是員工跳槽的最佳時段。下半年包括年底,雖然企業(yè)的招聘減少,但應聘同一個工作機會的競爭者更少。
所以,這個時段面試的成功率更高。特別是那些職業(yè)積累不是很好,職業(yè)競爭力不是很強的求職者,或者是想轉型的職場人士,這個時段應聘卻能獲得旺季所得不到的工作機會,包括較好的工資待遇。因此,在跳槽淡季時更要發(fā)動人脈關系,獲得職位空缺的信息,加大成功機率。
國內市調公司急需人才
從各職能職位需求情況來看,銷售類雖然最易受到市場變化因素及其他不穩(wěn)定因素,例如SARS的沖擊,但在需求量上絕對占據職能分額中的最大。SARS過后,銷售類僅在7月的需求反彈幅度就達到了18%,8月的上漲幅度為12%。
與銷售類的走勢曲線相近的是市場類,兩者都在年初和年終時勁量上漲。我國在市場調研方面的起步較晚,市場曾一度被一些國際知名市調公司壟斷,近年來隨著國內市調公司的紛紛涌現,市調公司間對于人才的爭奪也趨于白熱化,他們或是搶奪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源,從頭來培養(yǎng)自己的研究員,或者是積極吸納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經理來直接壯大公司的研究力量,而有著八年以上從業(yè)經驗的研究經理在市場上還屬鳳毛麟角,他們的身份自然不菲。有較強的數理分析能力或者是有志于市場營銷職業(yè)的朋友不妨從現在起加入這一行業(yè)。
業(yè)內人士Freedo先生認為,與2002年同期相比,2003年招聘企業(yè)中高級管理人才的總體趨勢明顯呈上升勢態(tài)。隨著跨國外企在國內的戰(zhàn)線逐漸拉長,人才需求的增長表現出有兩個新特點:一.外企在中國的西部地區(qū)和二級城市的人才需求明顯增加;二.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中國視為研發(fā)、制造基地,中國在全球采購中的份額不斷加大,亟需一批懂得現代生產與操作的熟練工程師來提高生產率,并且通過營銷和市場人才來鞏固和奪取市場份額。
然而通向外企的貴族之路并不好走,經驗、背景、英語方面的高要求使外企變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精英俱樂部。此外,隨著外企對國內才市行情認識的加深,他們在薪酬和招聘成本支出上越來越趨于理性化。所以,奉勸職場人士不要簡單地以等比數列來衡量和要求自己的薪情,要多考慮行業(yè)發(fā)展狀況以及公司文化。
尋職業(yè)先找準行業(yè)
2003年行業(yè)熱點不斷涌現,且讓我們回顧過去展望明天,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汽車業(yè)制造、汽配、汽車零部件及汽車保養(yǎng)等領域的管理、技術、銷售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在全線火熱需求中。此外,市場策劃人才、內訓師、索賠員、售后服務人員、客服人員、法務人員也有一定需求量。
物流業(yè)前程無憂上海咨詢部的王女士接受采訪時表示,物流業(yè)的人才在2003年供不應求,2004年仍將處于上升趨勢。由于物流業(yè)起點較低,物流業(yè)的準入門檻并沒有嚴苛的專業(yè)背景限制,因其初期操作性較強,需要耐心細心的工作態(tài)度,尤其適合女孩子入門。
重型機械設備行業(yè)據調查,伴隨著中國市場的產品升級和技術升級,跨國公司往往傾向于選擇那些技術含量高、利潤率相對較高的復雜項目。這些行業(yè)對人才的需求也表現出了兩頭紅火,一類是設備操作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機械專業(yè)重又被看好,另一類是有重大項目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
石油業(yè)及相關化學工業(yè)此行業(yè)人才也將成為搶手貨,尤其是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隨著世界石油和化工加工業(yè)的重心向中國轉移。
在一些國有企業(yè)的轉型時期,也會出現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嚴重脫節(jié)。比如鐵礦石行業(yè),進入國內市場的跨國企業(yè)視有著兩到三年行業(yè)經驗、英語好的人才為稀有人才。
據《經濟觀察報》推出的《2004年中國趨勢報告》,汽車、房地產、電力、保險、網絡傳媒分列“2004年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yè)”前五位。行業(yè)的大走勢或可預見,但反應在對人才的需求上卻有可能滯后或者提前,因此請隨時看一眼你的“職場指南針”,確定方向后找準目標再重拳出擊。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yè)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求職證書并非多多益善
- 下一篇:在香港用這3種方式找工作,非永居也能月薪17萬!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推薦新聞

熱門鞋業(yè)專區(qū)
品牌要聞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品牌推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