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業(yè)界面臨的貿易壁壘與對策
鞋類產品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傳統(tǒng)商品之一,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鞋類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2004年我國出口鞋類產品60.39億雙,出口額達152.03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7.27%和17.35%。然而,應該看到的是,我國出口的鞋類多為中低檔產品,出口單價較低,平均單價僅為2.52美元。2005年1~3月份,我國出口鞋類產品16.6億雙,出口額40.9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3.3%和23.1%,每雙平均單價約2.44美元。
由于天然橡膠、塑料等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上漲,鞋類生產成本普遍升高5%以上。雖然成本上升了,但國內一些企業(yè)的價格戰(zhàn)并未因此而降溫,部分產品出口單價仍在下滑。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據統(tǒng)計,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輸歐鞋類的單價出現明顯的下滑現象。以橡膠塑料鞋靴為例,與2004年同期相比,單價從3.48歐元跌至目前的1.94歐元,降幅約達44%;皮鞋則從每雙9歐元降至5.7歐元,降幅約達36.7% 。 如果這種“量增價跌”的趨勢得不到遏制,國外隨時可以通過各種貿易壁壘手段,對中國鞋業(yè)界發(fā)起新的挑戰(zhàn)。
1 貿易摩擦
“中國鞋”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到歡迎的同時也可謂命運多舛:
2004年9月16日晚發(fā)生了西班牙埃爾切燒鞋事件;2005年3月12日,22家溫州鞋商的貨柜在俄羅斯被扣押;從今年2月1日開始,幾乎所有歐盟國家都突然對我國所有鞋產品進行為期1年的“預先進口監(jiān)控”;今年6月底和7月初,歐盟分別對我勞保鞋和部分皮鞋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據歐方統(tǒng)計,皮鞋案涉案金額高達7.3億歐元,是近10年來歐盟對華反傾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宗,涉及我1200余家制鞋企業(yè)和100多萬人的就業(yè);阿根廷政府8月30日公布了保護本國制鞋業(yè)和玩具制造業(yè)的新措施,規(guī)定進口中國和巴西的鞋類和玩具必須向政府申請許可證;巴西外貿委員會日前通過一項措施,決定將進口量高于同行業(yè)平均進口水平的四種鞋的進口關稅,從原來的14%提高至35%;目前,美國進口商也希望在其他國家尋找新的采購來源,以避免對中國鞋的過度依賴。
為什么國際市場對中國鞋的抵觸日益升級?
一方面的是由于我國加入WTO后對外貿易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出口擴張日益受到其他國家的關注和牽制,決定了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局部沖突矛盾將長期存在。另一方面,國內的廉價勞動力和低成本的優(yōu)勢,使我國鞋類出口產品占有較大的價格優(yōu)勢。然而,這些便宜的中國鞋對進口國的制鞋產業(yè)又產生了強烈的市場沖擊,甚至引發(fā)當地的制鞋企業(yè)破產、人員失業(yè)等一系列經濟危機。
2 貿易壁壘
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將會遭遇到以下三種貿易壁壘交叉使用的嚴峻局面:即反傾銷、保障措施與特別保障措施、技術貿易壁壘。
2.1 反傾銷
反傾銷制定的初衷是創(chuàng)造公平的競爭秩序,是反不正當競爭的延續(xù)。由于它具有形式合法、便于實施、效果明顯、保護期長且不易招致貿易報復的特點,被發(fā)達國家視為保護本國產業(yè)利益的最佳辦法而被頻繁采用,成為限制國外產品同本國產品競爭的有效法律武器。
今年全球關稅、非關稅都要降到一個新的水平,許多國際企業(yè)都將采取價格競爭策略,這意味著國際、國內市場競爭都將達到高潮,而中國企業(yè)慣用的降低價格策略必將帶來國外的反傾銷限制。
2.2 特保措施
“特!笔恰疤囟óa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簡稱。
我國政府在入世協(xié)議書中承諾過原產于中國的產品進入WTO成員國,如對該國生產者造成威脅或市場擾亂,而磋商也未能在60天內達成協(xié)議,則受影響的成員國有權在防止或補救此種市場擾亂所必須的限度內,對此類產品撤銷減讓或限制進口。這就是說,凡是WTO成員都可以在我國加入WTO后的12年內,即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制定針對中國的特殊保障措施法規(guī),發(fā)起特保措施調查。
由于“特!辈僮鞣奖,彈性較大,導致其他國家頻繁使用。在美歐陸續(xù)對中國紡織品采取 “特保”措施之后,“特!边@把火也即將燒到中國鞋上。
2.3 技術壁壘
所謂技術貿易壁壘,是指一國以維護國家安全或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或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為由,采取一些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性措施。歐盟“綠色壁壘”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的皮革產品出口。據統(tǒng)計,2004年1~5月,僅廣東對歐盟出口的皮革手套和皮革服裝降幅分別高達69.1%和61.2%。
我國制鞋工業(yè)面臨的技術壁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3.1 具有強制性的法律法規(guī)
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各國都通過立法和行政機關制定法律、法令、條例、規(guī)則、章程等形式,直接應用標準,使技術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成為貿易保護的工具,而且引用標準靈活,可以全部引用,也可部分引用。例如:《美國法典》中與鞋類產品有重大關系的法律是《消費產品安全法》。
(1)安全項目
(2)衛(wèi)生健康項目
(3)環(huán)保項目
①ISO 14000
歐盟啟動的一項名為ISO14000的環(huán)境管理系統(tǒng),要求進入歐盟國家的產品從生產前到制造、銷售、使用以及最后和處理階段都要達到規(guī)定的技術標準。
②綠色包裝制度
綠色包裝指能節(jié)約資源、減少廢棄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環(huán)境的包裝。它在發(fā)達國家市場廣泛流行。歐盟2005年8月份發(fā)布的新規(guī)定要求包裝垃圾的再回收率要達到55%。
2.3.2非強制性的技術標準
當非強制性的技術標準被法律法規(guī)引用后則具有強制性。
3 對策分析
3.1 加強標準情報信息網絡建設,建立完整的預警體系
3.1.1 透明度原則
3.1.2 參與起草標準
3.1.3 健全應對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應訴機構
3.2 大力推行認證,采用國際質量認證制度跨越技術壁壘
一個國家實施質量認證制度可以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使之達到先進水平。而實行國際認證的產品,獲準認證后可以享受一定的優(yōu)惠待遇,從而增強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認證包括產品認證,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0等。完成國際認證能使我國企業(yè)盡早取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這就需要積極發(fā)展和規(guī)范我國認證咨詢服務機構、與國際接軌的認證審核機構以及計量、質量檢驗檢定技術機構,培養(yǎng)高素質審核人員,保證認證質量,在國際認證制度下自我完善,跨越技術壁壘,早日擺脫困擾中國鞋企的貿易挑戰(zhàn)。
3.3 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為突破西方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3.3.1 通過技術引進來跨越技術壁壘
3.3.2 利用FDI跨越技術壁壘
3.3.3 加強高科技含量產品的自主開發(fā)
中國制鞋業(yè)采取代理商制或僅靠貼牌生產賺取微薄的加工費,非長遠之計,必須加強自主開發(fā)高科技含量的、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變OEM為ODM,在國際上創(chuàng)出知名品牌,提高企業(yè)品牌知名度,才能更好的開拓國際市場,真正使我國由一個制鞋大國變?yōu)橐粋制鞋強國。
![](http://www.adjpcorporation.com/upload/201403/25/12.jpg)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