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高質量?
日前,有關媒體報道,浙江省工商局表示,將努力通過推動消費者觀念的變革來改變“洋品牌代表高質量”的消費觀念。據悉,浙江省工商局和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正式發(fā)起“新消費運動”,并呼吁全社會推動消費觀念變革,反對“崇洋、炫富”,倡導以理性、責任、文明為主要內容的新消費觀念。
“新消費運動”的掀起一方面是政府行政觀念的一種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tǒng)的消費觀念的一次變革,引導大眾消費者走向理性和成熟。
換言之,同樣的方法在縫制機械領域也適用。
洋品牌頻遭“質量門”
在我國縫制機械市場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服裝企業(yè)要購買機器時,常常在洋品牌和國產品牌之間猶豫不定!把笃放啤辈粩啾┞兜馁|量、服務問題成為服裝企業(yè)揮之不去的煩惱。
在談到國際縫紉機品牌時,江蘇常州羅曼奴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先生介紹:“1992年,我們公司購買了數百臺重機平縫機現在仍正常運轉,使用十多年沒有發(fā)生過漏油現象,也沒出現其他什么大故障。雖然當時每臺設備的價格高達1.5萬元,但從使用效果來看確實物有所值。”
然而在接下來的市場走訪過程中,記者聽到的卻是越來越多的用戶或是經銷商對洋品牌設備質量問題的抱怨。
上海松江的姚先生反映,他們廠在2003年底購買了260臺某日本品牌的平縫機,可不到兩三年,多數設備就出現了夾線器不能夾緊線的問題,使他對這一品牌產品的印象大打折扣。記者也從代理國外品牌產品的售后服務商們了解到,眼下國外品牌的產品售后服務任務越來越重,很多時候是產品質量本身的問題引起的故障,他們只好先替用戶更換零部件再向外資企業(yè)反映,還不一定能得到合理解決。
2003年,浙江嘉善某服裝企業(yè)購買了某日本知名品牌的釘扣機,沒過多久設備就開始大面積出現故障。該廠機修工袁亮說:“盡管這家公司的售后服務很及時,但是產品本身質量不過關,每次修理好后沒多久又壞了,難以徹底根治,所以到后來大部分時間閑置。另外一個品牌的幾臺包縫機也經常出故障,后來請該品牌的售后服務人員來修理,他們認為是國產線的質量不行。”但袁亮透露道,其實該廠很多包縫機都使用國產線,即使使用了進口的縫線,設備故障率也沒降低多少。
“目前的縫制機械市場中,對服裝企業(yè)來說‘洋品牌’是一個很矛盾的名詞。不可否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洋品牌’在服裝企業(yè)眼中是充滿吸引力的,因為其代表優(yōu)秀的質量、先進的技術,以及完善的服務,但現在不完全是這樣了! 談到洋品牌的質量問題,上海勝馬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式元頗有微辭。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洋品牌’在服裝企業(yè)心中擁有那樣高的地位有其淵源。由于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發(fā)不久,計劃經濟的種種弊端使得國產縫紉機技術止步不前,正是在這樣的對比之下,有著數十年甚至近百年技術基礎,以及駕輕就熟的商業(yè)化市場操作的‘洋品牌’擁有那樣的‘待遇’也就不足為奇了!
國產品牌的崛起
在2006年中國名牌產品名單中,“標準”、“上工"、“飛躍”、“寶石”、“中捷”、“興大豪”等品牌赫然在列,這無疑佐證了“國產縫紉機品牌已經崛起”的觀點,更是對本土縫機產業(yè)的一種肯定。
對中國這樣一個服裝出口大國來說,國產縫機品牌的崛起無疑為服裝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平臺,更在產業(yè)合作中完成了對產業(yè)鏈的進一步加固。
中國縫制機械協(xié)會分別于2005年、2006年對全行業(yè)高速平縫機、高速包縫機進行了質量專項檢測。檢測結果顯示:中國名牌產品及國內知名品牌產品的質量水平較高,其中部分國內知名企業(yè)的產品質量已與國際先進水平不相上下,產品整體質量在不斷向國際先進水平靠近,名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
記者發(fā)現,近年來眾多縫機企業(yè)正通過各種手段不斷提高品牌形象和內涵,向國際市場進軍。標準公司以高質量產品快速拓展國外市場,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認知度快速提高;飛躍公司堅持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發(fā)展道路,讓“飛躍”走向全球;中捷公司通過與中國服裝協(xié)會合作,連續(xù)三年贊助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
國產品牌的綜合競爭力也不斷提升。以標準公司為例,2002年,其產值為7.12億元,產量達37.7萬臺,其產值和產量已分別增加到7.4l億元和40.5萬臺。而飛躍公司2002年的產值為9.03億元,產量達100萬臺,到2004年,其產值已上升到12.13億元,產量達122萬臺。上工、中捷、寶石等名牌產品的產值和產量也均有不同幅度增長。
如今,無論是在德國IMB展,還是在上海的CISMA展上,中外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同臺競技’的格局。
“洋產品”質量為何下降?
那么,導致國外品牌質量下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對此,記者綜合了多位業(yè)內人士的觀點,大致歸納為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價格因素。某知名日資企業(yè)品管部的王先生表示:“由于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縫制設備企業(yè)競相降價,大打價格戰(zhàn),使得產品質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如今,國產普通縫紉機的價格只到國外同類產品的一半,而特種機的價格大概只有國外品牌產品的1/2,甚至更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外企業(yè)很難維持各種產品高質高價。而更現實的是,現在服裝企業(yè)用戶越來越注重性價比,國外企業(yè)為了爭奪客戶,不得不降低成本,難免存在零配件質量‘縮水’的現象。
二是國外企業(yè)先后在海外投資建立研發(fā)生產基地,在海外市場采購零部件、組裝整機,與其本土采購組裝的產品質量是不能比的,總體質量呈下降趨勢。應當承認,由于產品的異地生產、零部件的運輸,以及管理人員、現場工人在語言、文化等方面差異因素的存在,與單純在本土生產相比,產品質量管理的難度肯定會加大。
三是貼牌因素。有的國外品牌很多機種都是在國內貼牌生產,這也是導致他們的產品質量不如原來好的原因之一。目前,部分成熟品牌的外資企業(yè)只負責設計,要么在中國本地采購零件組裝,要么找生產同類產品、質量相對較好的廠家貼牌。這就導致了一些品牌的“同牌不同質”現象。
加強監(jiān)管力度 倡導理性消費
所謂“新消費運動”,用浙江工商局的一位負責人的話來說:創(chuàng)造放心、安全的消費環(huán)境,并非只靠政府職能部門的監(jiān)督檢查就能實現。進口問題產品之所以能長驅直人,與畸形的消費觀念不無關系。
鑒于此,在有關部門對縫制機械市場的監(jiān)管過程中,對“洋品牌”的監(jiān)管過程是不是也應該做到嚴格把關,對一些暴露出來的質量或服務問題通過相關渠道進行曝光。一方面杜絕了“洋品牌”其以次充好的僥幸心理;另一方面對本土消費企業(yè)來說也是一種保護。真正做到“讓所有的消費者享有平等的權利,讓所有商家遵守一律的規(guī)則,讓所有商品接受一體的監(jiān)督”。
而對服裝企業(yè)來說,一方面應該理性地看待“洋品牌”,消除“媚洋”、“崇洋”的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部分“洋品牌”的傲慢、不負責任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在選擇所需產品的過程中,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去選購產品,不僅做到“物有所值”,也同樣應該做到“物盡其用”,使產品無論從技術、功能、效率等方面真正與自身的需求達到最大限度的結合。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