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收酒瓶 一農民20年坐擁資產500萬
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初中畢業(yè)后靠收酒瓶子為生,20多年的時間從中淘金500多萬元,帶動了周圍的群眾靠收酒瓶子致富……寫下這段傳奇故事的,是山東陽信縣商店鎮(zhèn)燕店村的農民丁建明。
初中畢業(yè)走街串巷收酒瓶
1983年,丁建明初中畢業(yè),因家里困難,輟學回鄉(xiāng)務農。那一年,丁建明16歲。丁建明在幫助父母干活的間隙,騎著家中唯一的一輛破自行車,東跑西奔,走街串巷,收酒瓶子。因為怕人認出來,他買了一個大口罩,將大半個臉遮了個嚴嚴實實。第一天,丁建明清楚地記得,一共奔波了上百里路,往返廢品收購站兩次,賺了十多元。雖然這十多元錢不起眼,可是,當時一個國家干部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一二百元。
丁建明意識到,這一行很有干頭。于是他一心一意地干了起來,錢一天比一天賺得多了,漸漸地,丁建明覺得自己這是在靠勞動賺錢,并沒有什么可恥的,便摘掉了口罩,大大方方地收起了酒瓶子。每天天剛剛亮,丁建明就起來進村沿街叫喊收酒瓶,晚上很晚才收工。到年底一算,居然凈賺了近3000元,丁建明3年就成了萬元戶。
到了1990年,“丁建明收酒瓶子發(fā)了”成了村里最時髦的話題。村民們坐不住了,很快有30多個村民,加入到他收酒瓶子的行列中。開始他們騎著自行車收購,后來全部換上了三輪車,一人一年的收入有五六千元。“方圓150公里范圍內,到處都有燕店村收酒瓶子的人!倍〗髡f。一個勞動力種一年地,純收入也只有四五百元,收酒瓶子每年收入四五千元,這一回全村村民都動了起來。
簽約酒廠當起大老板
丁建明收的酒瓶子越來越多。他看到一些當?shù)厝瞬惶,收回了很多特殊的酒瓶子,這些酒瓶子大都是裝名貴酒的,因為形狀或質地特殊,加之離生產這些高檔酒的廠家路途遙遠,廢品收購站一般不要這種瓶子。丁建明覺得,這些酒瓶子都是花錢收回來的,扔掉了太可惜,只好把它們堆到一邊。1995年8月,一位中年人找到了丁建明,想要高價收購這些特殊的酒瓶子。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丁建明感到很奇怪,問他要收這些酒瓶子干什么時,那人竟然毫不避諱地回答說:“造假酒唄!倍〗鞑幌霋赀@種昧良心的錢,斷然拒絕了。
這件事也給丁建明提了一個醒兒。長久以來,丁建明一直和廢品收購站打交道,所收的酒瓶子都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廢品收購站不但給的價錢低,而且還經(jīng)常挑三揀四。自己為什么不直接和酒廠聯(lián)系,把收到的酒瓶子直接賣給酒廠呢?1996年,他先后和市場上銷售形勢比較好的4家啤酒廠、白酒廠簽訂了舊瓶回收合同,成為這4家酒廠的酒瓶回收代理商。
有了廢酒瓶的銷售渠道,丁建明先后買了7輛大卡車,并涉足物流業(yè)。此時,他已經(jīng)不需要去叫喊收酒瓶了,而是當起大老板。
每天數(shù)萬酒瓶送上門
1999年,丁建明租了50多畝鹽堿地,購來電腦,擴大公司規(guī)模。如今,周圍縣市每天有100多輛三輪車將數(shù)萬個空酒瓶送到他的公司;每天公司用7輛大卡車將空酒瓶運往全國各地。事業(yè)的不斷擴大,帶動了方圓150公里以內的群眾從事空酒瓶收購,僅在他公司的從業(yè)人員就有100多人。
現(xiàn)在,丁建明的公司總資產超過了500萬元。村里上規(guī)模的收購戶也有50多戶,家家都有三輪運輸車,全村僅此一項,戶均年收入1萬元。
- 上一篇:何永智 政協(xié)代表里的“重慶名片”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