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修鞋匠李國欣的報恩情結(jié)
一架修鞋機(jī),一副老花鏡,年愈古稀的老人以感恩的心義務(wù)為學(xué)生修鞋達(dá)18個年頭;7年前,他又開始用微薄的收入資助一個又一個貧困學(xué)子步入大學(xué)殿堂。請聽河南臺記者張玉琛、崔軍廷發(fā)來的錄音報道。
在平頂山市魯山縣的江河鄉(xiāng),有一個并不起眼的修鞋鋪,由于它位于江河高中和江河小學(xué)之間,來這里修鞋的學(xué)生很多,修鞋匠李國欣老人整天有干不完的活。
“這是你的大書包?”
“哦,讓老爺爺修修!
“好,多少錢。俊
“不要錢了。”
滿頭白發(fā)、彎腰駝背的李國欣老人今年72歲了。不少人都知道他并不是本地人,但誰也沒見他回過老家。李國欣說:他最初來這里也不是要擺攤修鞋。
“我老家發(fā)過洪水,一家人沖走8口,剩4口,我弟弟2個男孩,一個10歲,一個7歲,我弟兄兩養(yǎng)活2個孩子!
李國欣是駐馬店市遂平縣文城鄉(xiāng)農(nóng)民。1975年7月的那場罕見洪水,使他蒙受的災(zāi)難不堪回首。在分配救災(zāi)物資時,大隊干部給李國欣家分了幾雙兒童鞋。
“六七對,兩小孩都能穿,里面有個條,寫的是江河廠某某人,我說,就是我不來,孩子也會來一趟!
不料,第二年一場大火讓寫有"江河廠某某人"的條子蕩然無存。改革開放,李國欣家的生活過得還算殷實,這又勾起了李國欣報恩的念頭,但江河廠是個很大的軍工廠,人很多,時間也長了,要找一個不知姓名的人實在難。
“我找不到這家人家,不找了,也幾個月了,都估堆這修鞋吧。這個不來,那個也會來修對鞋。就買了個補鞋機(jī),我發(fā)誓言,我說一年級、二年級直到6年級,我全部給他免費。”
李國欣的修理鋪,很簡陋,除一套修鞋工具、兩張木床、做飯的炊具,基本沒有其他物件了。讓李國欣看的金貴的,就是墻上掛的幾個像框和一打子"賀年卡",李國欣說,他們都是和自己有緣的貧困學(xué)生。
“這個就是安陽學(xué)校的,這個學(xué)生,到鄭州上去了,叫王東林,這個學(xué)生是去年考上的,考上許昌的,他叫趙軍祥,我連他哥哥都管著呢,在這吃在這住。”
說起資助貧困學(xué)生的事兒,李國欣有說不完的話:
“他是第一個學(xué)生,叫王全周,那時間,給他修一對鞋,我就問他,你十六七了,怎么那么瘦啊,小柴臉,這個相片就是,你看,小柴臉變了。”
學(xué)生王全周家庭困難,一天只有一塊五毛錢的生活費,李國欣看陳軍可憐,決心幫他一把。
“我說你就別買了,在這里,我給你做著吃吧,就打那時候以后,就住在這里了!
從此,王全周的衣食起居,全都由李國欣照管。
“兩個半月以后回家了,他奶奶他爸和他媽,都說這孩子有病了,這身上咋那么多肉啊,他才說實話,要不是他,我不叫他說。
非親非故的貧困學(xué)生先后都在老人的修理鋪里生活成長。五一了,大學(xué)生李亞飛特意來看望這個在人生關(guān)鍵時期給自己以溫暖和力量的老人。
“一年當(dāng)中,每一個日日夜夜我們都呆在一塊,時刻,真的我都非常感動,因為,畢竟沒有非常近的親戚關(guān)系,沒有血緣關(guān)系。做人啊,這些東西,課本上學(xué)不到,終身受益!
多少年來,李國欣沒給老家寄過一分錢,他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掙來的收入全用在了那些貧困生身上,李國欣說:“找那比較困難,找那中上游的,不管高啦低啦丑啦俊啦,都中,資助他們。這個來了,那個走了。我對學(xué)生說,我老了,只要以后你們過的好,我心里就得勁了。”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hù)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