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喬丹體育上市動態(tài)全解析
【-品牌觀察】在質疑聲中上會的獲通過。昨晚證監(jiān)會發(fā)審委公告,喬丹體育的首發(fā)申請獲得通過。公司本次計劃發(fā)行11250萬股,擬募資10.64億元。
作為一家土生土長的福建企業(yè),喬丹體育商號及主要產品商標“喬丹”均與美國前職業(yè)籃球球星的中文譯名相同。同時,公司還將“飛人喬丹”之子杰弗里喬丹、馬庫斯喬丹中文譯名注冊為商標名稱。凡此種種“傍大牌”舉動引人質疑其行為已對消費者產生誤導作用。
不過僅從公司規(guī)模和盈利能力上看,喬丹體育的報表確實可圈可點。2008年-2010年,該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1.3億元增至5.2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喬丹店總數(shù)有5715家之多。
創(chuàng)始人丁氏家族集中持有喬丹體育大量股份。喬丹體育控股股東福建百群發(fā)行前持有64.73%的股權,處于控股地位。丁國雄、丁也治夫婦則因持有福建百群全部股份,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顯示,隨著福建喬丹(喬丹體育前身)業(yè)務的逐步發(fā)展,丁氏夫婦開始籌劃相關業(yè)務赴港上市,于2004年成立了喬丹中國。不過,2009年底,公司決定變更上市地,對喬丹中國進行了注銷清算,并發(fā)起設立了喬丹體育作為A股上市主體。
喬丹走向資本市場的原因
內地多家赴港IPO的熱情不斷高漲,讓一些市場人士著實大跌眼鏡。有人認為有炒作的成分,也有人認為有跟風的傾向,那么究竟原因何在呢?
A 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yè)發(fā)展的瓶頸。上市也是重要的融資手段
B 隨著深交所中小企業(yè)板塊的正式啟動,民營企業(yè)上市的門檻降低了
C 內地宏觀經濟形勢向好和拉動內需的政策支持
E 投資者對內地消費品類上市企業(yè)的追捧熱情持續(xù)高漲
F 有利于鞋企拓展海外市場,提升競爭實力和國際化水平
為何選擇A股上市?
晉江上市鞋企數(shù)量預計或將達到五十家。早前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安踏、361°等已經起到了鮮明的雛形典范,資本推動加倍擴張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重要了。但是這也只是眾多準備通過上市“躍龍門”的晉江鞋企中的一個小小縮影,姑且算得上是品牌鞋企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方陣。畢竟資本的想象力始終在不斷深入,鞋產業(yè)鏈上的第二方陣也才剛剛閃亮登場。對此,鞋企上市辦專家分別表示,這的確是一個頗為實在的當前上市現(xiàn)象。雖然現(xiàn)在晉江上市的鞋企還屢屢可數(shù),但是其上市后備鞋企也堪顯有上百來家,喬丹體育就是其中的一家。這些鞋企不但資質高,而且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后,鞋企經營主對于資本市場的認識也加強了很多,資本運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也是制定五十家上市鞋企為奮斗目標的強力保證。綜合來看,上市對于喬丹體育來說,的確是一張不朽的“燙金”名片,怎么使用,怎么去挖掘或者讀懂這名片上的品牌效應,則是喬丹體育接下來要著重考慮和面對的問題。
江鞋企大多屬于紅籌公司,更傾向于在香港上市,比如安踏,361度,匹克等。 與直接上市,即H股上市的形式相比,紅籌方式不僅沒有規(guī)模門檻的限制,而且股票可以全流通。同時,由于離岸金融中心對在本地注冊的離岸公司資金轉移幾乎沒有任何外匯管制,對公司資金投向、運用的要求也極為寬松。相比之下,國內對紅籌上市的監(jiān)管日漸嚴厲,因此,企業(yè)更傾向于在港上市。而據(jù)證券業(yè)內人士的預計,此類股票在港上市的市盈率一般會在15倍左右。
基于科技含量的高度要求,大陸眾多鞋企并不適合在美國上市,因為美國投資者一般認為力需受到配額的限制,未來的上升空間及盈利能力都是很受到質疑的。相比之下,這些質疑在香港或者臺灣等其他地方的證券市場可能就復燃不存在了。當前境內上市的速度較之境外而言還是相對比較緩慢的,審核的力度顯得較為嚴格。雖然在香港等地上市的鞋企還有配股與發(fā)債等更多的選擇,但融資成本也顯得相對較高。所以,上市的各種內外在因素特別是其模式無疑也映射了上市的市場反應速度。
在這樣的融資背景之下,喬丹為何依然選擇了在A股上市?
在A股上市條件——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5000萬元。
公司成立時間須在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xù)盈利。原國有企業(yè)依法改組而設立的,或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實施后新組建成立的公司改組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其主要發(fā)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yè)的,成立時間可連續(xù)計算。
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shù)不少于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fā)行的股份不少于公司股份總數(shù)的25%;如果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fā)行股份的比例不少于15%。
喬丹體育符合在A股上市的條件,這取決于喬丹體育的內部結構。中國注冊的公司,很難去境外一些地方上市,除非進行股權結構的改變。
一些選擇在境外上市的鞋企,要么市盈率遠遠低于同行業(yè)的股票,要么股價低廉幾乎沒有波動,讓人質疑其上市的環(huán)境。正因為如此,在選擇上市地點的時候,喬丹體育充分關注了市場上和自己所在行業(yè)相關的產業(yè)集群。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行業(yè),那么很難引起關注,股價就難以有波動。很明顯,產業(yè)集群的總體市盈率情況也是喬丹體育的一個參考。在大陸市場上市,市盈率可能就高。這些都是環(huán)境的不同造成的,正是考慮自己所在行業(yè)與上市地點的關系,喬丹才最終選擇了在A股上市。
上市背后利弊雙刃劍
用“吹皺一池春水”來形容鞋企的上市發(fā)展現(xiàn)狀實在是貼切不過了,因為時下上市經濟的發(fā)展已然形成了一股東南風暴,鞋企們紛紛試水用資本“點金術”開辟了鞋企高端化發(fā)展的另一片藍海,前景可謂是“一時上市驚起資本千層浪”。肅然面對如此龐大的資本市場誘惑與上市風潮的再三掀起,無可厚非深深刺激了全國所有鞋企的上市神經,為鞋企帶來了一束資本化發(fā)展的刺眼亮光。但是,不可否認,鞋企上市也便意味著鞋企“以大吃小”戰(zhàn)役已經蓄勢待發(fā)進入角色中了,近乎“瘋狂”上市追逐戰(zhàn)也隨即拉開了時代的帷幕。
喬丹的上市,包含了眾多的涵義,它昭示了喬丹體育正面臨一輪資本的華麗蝶變,上市背后的利弊雙刃劍則更是亟待關注的重要歷程,因為它從某種層面上會直接決定了喬丹體育的“上市”道路是否成功。雖然上市不僅可以募集到大量資金外,還有利于規(guī)范喬丹的管理與擴大“喬丹體育”品牌效應,提升國際品牌影響力。但是如若上市渠道與方式等不當,也可能會直接導致整個鞋企業(yè)的癱瘓。所以,喬丹體育在“上市蝶變”中須精準舞好這把資本利劍,才能推動自身品牌的新跨越,以更進一步地奔向國際的高端點。(-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