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擁擠致生態(tài)登山者生命安全受威脅
【中國鞋網-登山新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一直是登山者渴望征服的目標。過去能夠成功登頂的人屈指可數,而如今,多的時候一天有234人登頂珠峰。
技術進步催生了龐大的珠峰旅游業(yè),令眾多登山者一圓“珠峰夢”。昔日人跡罕至的珠峰因此擁擠不堪,嚴重威脅當地生態(tài)和登山者生命安全。
擁擠的最高峰
今年5月是首個美國人登頂珠峰50周年,為予以紀念,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作者·詹金斯展開攀登珠峰的旅程,卻發(fā)現通往世界最高峰的道路擁擠不堪。
在距離峰頂1692米的三號營地休整時,詹金斯一行周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支登山隊伍。第二天清晨他們醒來時,卻有大隊人馬經過帳篷門前,朝著珠峰方向排成一條不見頭尾的長龍。
追隨這些登山者的足跡,詹金斯和夏爾巴人向導帕魯若來到海拔8200多米的高度。他們在這里遇到嚴重的人流擁堵。由于地勢險峻,經過此處的登山者都得抓著早先布好的繩索一步步往上走。詹金斯和帕魯若卻邁不開步,他們身前背后緊貼著“成串兒”的登山者,全都手抓同一根繩索等著往上走。
這樣高海拔的擁堵異常危險,意味著所有登山者,無論體力和技能,只能以同樣速度緩慢前行。直到午夜時分,珠峰附近道路的擁堵仍未緩解。排隊等候登山的人們打開頭燈照明,在黑夜中劃出一道“金線”,綿延直至峰頂。
詹金斯和帕魯若擠在人群中,等著前面100多名登山者緩慢前行。不遠處巖石凸起的危險地帶,有20多個登山者依賴同一根破舊的繩索向上攀爬。一根埋入冰里、嚴重彎曲的雪樁是固定這根繩索的唯一工具。萬一這根雪樁松動,抓著這根繩索的20多人將全部墜入山下,必死無疑。
為保證安全和速度,詹金斯一行決定放棄沿同一條繩索前進,在帕魯若帶領下另辟蹊徑。他們離開擠滿眾多登山者的“常規(guī)”道路,來到無人涉足的大片冰面上,分散行動向上移動。對于經驗豐富的登山者而言,這比擠在人群里緩慢移動要安全得多。
珠峰曾經遙不可及。60年前,新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與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成功登頂,成為征服世界最高峰的第一人。50年前,全年只有6人成功登頂珠峰。
技術進步拉近了登山者與世界最高峰的距離,僅去年春天就有500多人成功登頂。高技術的應用也令珠峰更加擁擠。隨著氣象預報更加精準、可靠,越來越多登山者選擇在風和日麗時“扎堆兒”登頂。
去年5月19日,從東南山脊路線攀登珠峰的最后沖刺路段“希拉里臺階”嚴重擁堵。這是海拔8790米處一處高12米、近乎垂直的裸露山體巖面。擁堵造成眾多登山者在這里滯留2個多小時,嚴重損失熱量。當天有234人成功登頂,4人遇難。
登頂旅游熱
今年5月是人類首次登上珠峰60周年,但如今的珠峰已經不同于60年前。當年,嘗試攀登珠峰的人屈指可數,成功者更是寥寥無幾。如今,攀登珠峰不再是職業(yè)登山家的“專利”,越來越多業(yè)余愛好者慕名而來,催生了龐大的珠峰登頂旅游業(yè)。
自從1963年埃德蒙·希拉里首次登頂珠峰以來,已經有4000多人先后登上珠峰。與五六十年前相比,登上珠峰更容易,遠沒有了當年的轟動性。然而,如今向著珠峰前進的登山者隊伍中,90%缺乏基本的登山技能。他們都是商業(yè)登頂旅行社的顧客,為登上世界最高峰支付了3萬美元到12萬美元。
距離峰頂3580米的珠峰大本營因此成了一個旅游集散地。每天都有數百名登山愛好者在此安營扎寨,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商業(yè)機構在此生根發(fā)芽。在這個海拔5270米的“雪地村落”中,登山者可以享受“桶裝”熱水澡、瀏覽互聯網,還能品嘗新鮮出爐的糕點。
眾多“登山”游客中,確有相當一部分成功登頂,但都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沿著東南山脊登頂路線行走一個小時后,詹金斯和帕魯若遇到第一具遇難者尸體。這個身體側躺的男性登山者好似在雪地中熟睡,防寒服上的風帽擋著臉,褲子破得露出了羽絨。10分鐘后,他們看到第二具尸體:一名裹著加拿大國旗的女性登山者。再走幾個小時,來到“希拉里臺階”下,又是一具尸體。死者臉色灰黑、雙唇微張,似乎仍在呻吟……
這些登山者遇難的原因尚不明了。珠峰環(huán)境險惡、氣候多變,但令登山者殞命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他們的狂妄自大。
如果沒在高海拔地區(qū)接受足夠的訓練,登山者攀登珠峰時往往難以準確估計自己的耐力,很難在關鍵時機折返營地、保住性命。越來越多登山者因為經驗不足在試圖登頂時丟掉性命。“只有不到半數的人有足夠經驗攀登這座山,沒經驗的那一半最可能死在這里。”帕魯若告訴詹金斯。
擁擠是威脅登山者性命的另一因素。通向峰頂的東南山脊和北山脊路線因為擁擠異常危險。詹金斯等人去年5月25日登上峰頂,卻發(fā)現那里擠得下不了腳。通往峰頂的希拉里臺階上排滿等候登頂的人,大家在嚴寒中一等就是2個小時,凍得直哆嗦,越來越虛弱。這還是天氣好的時候,如果氣候惡化,勢必有更多人遇難。
蜂擁而至的游客還對珠峰構成前所未有的環(huán)境威脅。登頂路線沿途,登山者拋棄的垃圾散布在潔白的冰河之間,他們的排泄物令各個登山營地的空氣污濁不堪。四處散布的遇難者尸體更是觸目驚心。自2012年以來,已有10名登山者遇難,尸體至今可見。
修補珠峰
可以預見,未來仍會有不少人渴望登頂珠峰。如何維護這座最高峰的圣潔與清靜,是每個登山者和登山旅游機構的責任與義務。
珠峰規(guī)模最大、服務最到位的登頂旅行社“喜馬體驗”為此做出不少努力。該旅行社每次“發(fā)團”登頂的人數眾多:30個顧客和30名一對一服務的夏爾巴向導。但他們在雪山上很少留下“足跡”。每離開一處,他們的登山隊總會帶走垃圾和排泄物。
很少有登山隊這樣做。珠峰地區(qū)的清潔由“薩加瑪塔污染控制委員會”負責。多虧這個官方機構,珠峰登山大本營的衛(wèi)生條件有所改善,登山者的排泄物被收入大桶統(tǒng)一運到山下。在海拔6474米的三號大本營,情況就差多了,散落四處的人類排泄物令人作嘔。
經營“喜馬拉雅體驗”的新西蘭裔法國人魯賽爾·布賴斯認為,如果珠峰各旅行社能夠攜手合作、限制每個登山季的游客數量,就不難維持珠峰環(huán)境、保證游客安全。
“喜馬拉雅體驗”已經帶領17支遠征隊成功登頂珠峰,安全是這家旅行社的“金字招牌”。旅行社不僅為每個顧客提供一對一的夏爾巴向導,還為每名顧客和向導配備無線電通信設施,要求他們每天與總部聯系。為防止意外發(fā)生,旅行社要求每人佩戴雪崩信標機、登山安全帶、鐵釘靴,而且登山期間要隨時掛在安全繩索上。為避免陷入險境,“喜馬拉雅體驗”還要求顧客遵守紀律,按照向導要求前進或后退。
然而,并非所有旅行社和游客能夠負擔如此昂貴的安全舉措。那些開價較低的旅行社雇用的夏爾巴向導人數有限,且大多經驗不足。同樣在珠峰經營登山旅行社的阿根廷裔美國人威利·貝內加斯說:“去年在珠峰殞命的游客全都是那些便宜旅行社的顧客!
限制游客人數的措施也難以實現。珠峰旅游業(yè)是尼泊爾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由尼泊爾旅游、文化和民航部監(jiān)管。據在當地經營旅行社的昂·策林估算,去年春天珠峰旅游業(yè)收入1200萬美元左右,其中300萬美元是尼泊爾政府發(fā)放許可證收入所得。任何限制游客人數的舉措無疑將影響這筆收入。(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