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決定全球制造業(yè)重新布局
【-要聞分析】在上月底召開的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上,華為公司創(chuàng)始人、總裁任正非作了發(fā)言。媒體描述任的發(fā)言短短2010字,不打官腔、不夸成績、充滿力量,反映了其年輕時的軍人風格。幾天后,發(fā)言稿的全文在網絡上出現。
筆者仔細閱讀了任正非的發(fā)言,在總體上高度肯定這份發(fā)言的同時,對其中的一個觀點也產生了歧義。因為任正非具備非常廣泛深刻的影響力,所以,即使是看起來小的問題,也需要多加討論、多加分析,以便有更加準確的把握。因此不揣冒昧,寫一篇小文和任先生商榷。
任正非的發(fā)言稿這樣說:“我們國家百年振興中國夢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老師。教育要瞄準未來。未來社會是一個智能社會,不是以一般勞動力為中心的社會,沒有文化不能駕馭。若這個時期時發(fā)生資本大規(guī)模雇傭"智能機器人",兩極分化會更嚴重。這時,有可能西方制造業(yè)重回低成本,產業(yè)將轉移回西方,我們將空心化。即使我們實現生產、服務過程智能化,需要的也是高級技師、專家、現代農民……因此,我們要爭奪這個機會。就要大規(guī)模地培養(yǎng)人!
引起筆者注意的是這句話:“有可能西方制造業(yè)重回低成本,產業(yè)將轉移回西方,我們將空心化!彪m然任正非在前面加上了“有可能”三個字,但是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預測,如果這個預測是真的,那么對中國的產業(yè)發(fā)展將是一個致命的挑戰(zhàn)。
那么,西方的制造業(yè)有可能回歸本土,從而造成包括中國在內的后發(fā)國家的產業(yè)空心化嗎?
筆者的判斷是,不大可能。
首先,任正非作出這個判斷的前提是資本大規(guī)模雇傭智能機器人,從而重回低成本,也就是說,低成本是技術革命的結果。筆者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同樣的技術條件下,西方發(fā)達國家之外的地方,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亞非拉國家和地區(qū),其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資源成本等因素仍然具有比較優(yōu)勢。資本逐利的特性決定了其只能向低成本的地方流動,而不是向高成本的地方流動。從這個角度看,也許會有一些制造業(yè)會離開中國,但它們未必會回到美國。
其次,筆者認為,由于工業(yè)4.0的發(fā)展,制造業(yè)的未來布局,既有成本驅動的因素,也有市場布局驅動的因素,而市場布局驅動的因素也許更大。
很多人注意到了,所謂的工業(yè)4.0,包含著物聯(lián)網、3D打印、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等因素,其實所有這些因素,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消費者的需求有很多種,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方便、快捷。
舉一個經典的例子:協(xié)和飛機是世界上第一款超音速客機,飛得非?臁䦂蟮,曾有一位貴夫人,到紐約參加晚會,到達之后發(fā)現晚禮服沒有帶,于是乘坐協(xié)和飛機回到倫敦,拿了衣服再乘坐協(xié)和飛機趕回紐約,晚會還沒耽誤。筆者當初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非常震撼,因為當時的筆者根本無法想象世界上會有這么快的客機。
回到本文的主題,如果一位中國的消費者,通過私人設計師設計了一雙鞋子,他(她)要求第二天就要拿到,那么,這雙鞋是在美國生產好呢,還是在中國生產、甚至就在消費者住地附近生產好呢。當然是在中國、甚至就在消費者附近生產好。在美國生產,并由類似協(xié)和的飛機送來大概也是能做到的,但是資本不答應,成本太高了。
所以,筆者研判,當技術革命帶來了較大幅度的成本降低,市場的、消費者需求的因素凸顯,大型跨國公司的生產布局,將越來越與市場布局相一致,也就是說,哪里有市場、哪里靠近市場,就在哪里布局生產。
故而,未來制造業(yè)不是留在東方或者回歸西方的問題,而是全球布局、靠近市場、便捷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的需求。
還有一個事情,需要和任正非先生稍稍明確一下:任先生說國家百年振興的基礎在教育,教育要瞄準未來。對此觀點,筆者完全贊成。需要補充的是,我們對人才的教育,不光是要培訓技術性人才,文化類人才的培訓、教育也很重要。通俗一點說,未來社會需要理科生,更需要文科生。因為歸根到底,技術、產品是干和枝,文化才是根、是本。(中國鞋網-全球專業(yè)的中文鞋類加盟門戶網站)
![](http://www.adjpcorporation.com/upload/201403/25/12.jpg)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