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變局2019:狂飆突進的“會員經(jīng)濟”
電商領域的變化,是在2018年開始的。在巨頭爭霸的格局已近塵埃落定之際,突然有大批新玩家涌現(xiàn)出來,總融資額也在多年萎縮之后迎來反彈。云集、拼多多等新銳電商的營收增長殊為可觀,而挑戰(zhàn)者們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便是會員制。于是,淘寶、京東、銀泰、洋碼頭等自然也不甘示弱,紛紛各展長才,殺進了會員制電商的戰(zhàn)場。
一時間,“會員經(jīng)濟”成了中國最大的風口。
為什么“會員經(jīng)濟”會突然火起來
會員制并不是個新鮮玩意兒,少說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為什么會突然在中國火起來呢?
中國的消費升級趨勢是最大的推動力。
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商家原有的銷售套路已讓人疲勞,對服務的需求則越來越高;而對中國零售企業(yè)來說,流量越來越貴,營銷成本不斷上漲,利潤越來越少。這兩股暗流匯集一處,自然就導向了對“會員經(jīng)濟”的強烈呼喚。
美國零售巨頭Costco,堪稱“會員經(jīng)濟”的宗師,它們長期維持著7%以下的超低毛利率,盈利靠的是遠超行業(yè)平均水平的客戶平均消費量,以及與銷售凈利潤相當?shù)臅䥺T年費;而會員們則可以在Costco享受到一流的服務、放心的商品和買到便宜商品的喜悅。
在過去,Costco的模式并不適合更追求“價廉”的中國市場,但如今,情況變了,企業(yè)把本該花在營銷拉新上的錢,花到提升用戶體驗上,用戶享受到了服務,不僅會頻繁消費,還會為服務支付會員費,完美解決了當下流量貴、服務不足的問題。
更何況,會員制所帶來的好處遠不止是解決當下的兩大矛盾這么簡單。成功的會員運營,能讓用戶“成癮”,因為它充分利用了人類的各種心理,繼而讓企業(yè)獲益匪淺:積分、勛章體系滿足的是進步與成就感,社交分享滿足了攀比心,專屬服務提供了擁有感……通過會員制,電商企業(yè)極大地增加了用戶黏性。
有Costco的成功經(jīng)驗在前,市場需求又變得剛好契合,信徒們一擁而上,順理成章。
以前也有會員制,為啥做不起來
會員制這么好,以前也有很多企業(yè)在搞啊,為啥沒有極大地增加用戶黏性呢?
這是因為這些企業(yè)對“會員制”的認知存在誤區(qū)。
誤區(qū)一:照搬歐美模式
Costco不乏信徒和模仿者,但在今年之前,沒有一家能在中國市場中殺出來。普爾斯馬特2005年因資金鏈問題退出了中國,麥德龍在2010年取消了付費會員制,山姆會員店入華20年來的擴張速度也遠慢于其他地區(qū)。
中國的市場情況區(qū)別于歐美,因此照搬必然導致失敗。歐美用戶的驅車購物、集中購物是必然需求,擁有物美價廉的大包裝標品的Costco能夠脫穎而出。但在中國,高頻、低量的社區(qū)購物才是主流,廉價方便的網(wǎng)購更受歡迎,社交分享更能帶動消費。
說到底,中國人需要的并不是會員制的形式,而是會員制背后的優(yōu)質服務。
誤區(qū)二:給客戶好處=服務客戶
很多連鎖超市及商家都會為會員提供折扣價,可消費者多半不認可這是會員服務。
首先,成為會員的門檻太低,多半是登記一下就可免費成為會員,廉價感會嚴重傷害用戶的自我認知。更致命的是,這些所謂“會員商品”并未經(jīng)過精心篩選,有些甚至是行將過期的積壓庫存,這與其說是在給會員福利,不如說是在搞促銷。
就像多數(shù)用戶也不把視頻網(wǎng)站的免廣告服務當成會員福利,在他們看來,這更像是明碼交易,甚至是勒索——你別給我看廣告,我掏錢還不成么?
所以,什么才是優(yōu)質的服務?企業(yè)必須得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
中國的會員制電商,競爭核心是什么
云集上市且大漲、山姆會員店開始加速擴張,被國內(nèi)無數(shù)同行崇拜的Costco,也要在今年入華了。
新秀的崛起、巨頭的入場、融資總額的增長,全都佐證了中國會員制電商市場的潛力,但具體路線則還在探索中。
在內(nèi)外都有巨頭摩拳擦掌的情況下,率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云集,成了這批挑戰(zhàn)者中率先跑出的一個,而它們的階段性勝利也是觀察會員制電商模式的重要樣本。
云集采用的是S2b2c模式,通過大供應商(Supplier)幫助小商家(會員)(business),再由小商家完成對客戶(非會員)(customer)的低成本的互動。
小商家原先的痛點是:進貨、倉儲、賣貨、售后得一手全包,事務繁雜,壓力山大,也不利于做好服務。但在云集的模式里,每個會員既是消費者,可以用批發(fā)價買到好產(chǎn)品;同時也是可以專注于銷售的小商家,因為云集會幫他們?nèi)f(xié)調(diào)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物流,從而實現(xiàn)了“自己買省錢,別人買還能賺傭金”的良好體驗。
此外,云集還會給小商家(會員)提供各類技能培訓,讓會員們的購物體驗變得越來越好,擴張速度自然越來越快。云集的財務數(shù)據(jù)也印證了這一策略的有效性:2016-2018年,云集營收從12.84億元增至130.15億元,年均增幅4.57倍;同期GMV(成交總額)從18億增至227億,年均增幅達5.8倍。
扎根社交之余,云集還開拓了更能強化會員用戶黏度的衍生項目:C2M反向定制和云集助農(nóng)扶貧。
在“品制500”項目中,云集致力于通過嚴苛的選品機制,實現(xiàn)從用戶到工廠的直連,從而打造出符合會員需求的產(chǎn)品;在“百縣千品”項目中,云集充分利用付費會員的傳播能力,把許多擁有地域特色的優(yōu)質農(nóng)產(chǎn)品推廣成了暢銷全國的云集農(nóng)貨,品質精挑細選、包裝更貼合市場,不少品種都是在數(shù)日間銷售一空。
這些項目無疑都會讓會員們的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不只是買到了好東西,而且享受到了好服務;不只是買到了好產(chǎn)品,還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這或多或少揭示了未來會員制電商的競爭核心:服務才是關鍵。
云集未來還要直面阿里、京東等強敵的競爭,供應鏈和運營支撐都會受到考驗。但是以服務會員為核心的思維建立了,競爭的底氣也就有了。
所有想在中國做會員制電商的企業(yè)也都應該明白這一點:不是把東西賣給會員,而是為會員做好服務。
![](http://www.adjpcorporation.com/upload/201403/25/12.jpg)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