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新秀品牌博取市場認同
說起“莆田鞋”,你會想到什么?
高仿?“山寨”?假冒不偽劣?
與這些刻板印象不同的是,如今的“莆田鞋”,已經作為一個區(qū)域性集體商標“登堂入室”,并與20個本地鞋企聯(lián)動創(chuàng)牌。大批原創(chuàng)設計的全新鞋款,于9月在天貓“莆田鞋源頭直供旗艦店”預售。
在經年累月的代工和仿制中,莆田鞋收獲了自己的技術積累;但要摘下“仿冒”的標簽,作為一個新秀品牌博取市場認同,它仍然有漫長的陣痛和轉型期要面對。
《天下網(wǎng)商》和幾位莆田鞋品牌商家聊了聊,他們有的斗志昂揚,有的不善言辭,但有一點是共通的:或多或少,他們都把“莆田鞋”視作質量和工藝的代名詞。
那是一種對莆田鞋的“底氣”。
電商作為一座橋梁,將莆田鞋的此岸和彼岸連接起來。在政府、鞋企、天貓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中,暗藏著“再造一個千億產業(yè)帶”的雄心。
捷徑的代價
莆田是走過“捷徑”的。
20世紀90年代,莆田、晉江都曾是東南沿海的鞋業(yè)重鎮(zhèn),兩地有成熟的產線和極高的工藝水準。但隨著金融危機來臨,代工訂單逐漸向東南亞轉移,為了生存,晉江嘗試著白手起家,創(chuàng)立自主品牌;而莆田大多鞋企守著越來越微薄的利 潤為國內外品牌加工生產,少數(shù)則仿照大牌款式,生產擦邊球產品。
這對兄弟最終走向不同的方向:晉江涌現(xiàn)了安踏、特步、361°等國民品牌,莆田生產的鞋履雖然質量上乘有口皆碑,整個區(qū)域的商譽卻蒙上一層仿冒的陰影。
然而,時代并沒有磨滅莆田鞋企“創(chuàng)牌”的夢想。
“莆田這兩個字,就有著很高的市場認可度。”陳長煒說。這名在制鞋業(yè)摸爬滾打了6年的90后,于2021年創(chuàng)立了自主品牌“超火”。
在做“公版鞋”蔚然成風的莆田,自主創(chuàng)牌是一次艱難的突圍。陳長煒說,所謂公版鞋就是模仿大牌元素的鞋,乍看和大牌非常相似,“俗稱擦邊品牌!比翁镄∮忻麣獾淖灾髌放撇贿^寥寥十來個。
陳長煒是做電商出身,深知品牌的力量。2021年,他投入上百萬元建設生產線,創(chuàng)立了自主品牌“超火”。
這名年輕人躊躇滿志:“我想要改變全國人對莆田的評價!
但這次突圍的艱難程度還是超出預想,許多消費者反饋,超火的鞋款“有太多元素偏大牌”。陳長煒意識到,如果不徹底擺脫掉大品牌的影子,“超火”永遠都成為不了品牌,只會成為一個中間商。
“莆田的鞋企超過9成都是做OEM(代工)的,缺乏原創(chuàng)設計的DNA!眲⑷諒娫u價。
這是促使他和陳長煒達成合作的原因之一。劉日強是莆田鞋品牌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總監(jiān),這家公司由莆田市國投集團牽頭組建,從產品設計、品牌運營等方面,為獲得“莆田鞋”集體商標授權的鞋企賦能。針對不同品牌的風格調性,設計師會給出不同的設計方向。
陳長煒坦承,原創(chuàng)設計能力是幾乎所有莆田鞋企的痛點。有了專業(yè)設計師的幫助,他總算可以輕裝上陣,“他們負責設計、創(chuàng)作、品牌營銷,我們去生產、開模、產品落地。各自做專業(yè)的事情,把人員跟資金都花到最恰當?shù)奈恢。?
新的起點
與能說會道的陳長煒相比,“鞋二代”蔡宇航顯得謙遜而寡言。
在業(yè)界,蔡家對制鞋工藝的精益求精是出了名的。劉日強形容,沃特品牌創(chuàng)始人、蔡宇航的父親蔡金輝“連對貼合面料的膠水都有要求”。在品牌的鼎盛時期,風頭正勁的沃特一連開出數(shù)百家專賣店,是能和耐克、李寧掰手腕的存在。
但在電商的大潮洶涌襲來時,沃特的轉身顯然不夠快。2010年后,伴隨電商的興起和體育制造業(yè)的衰退,沃特逐步關閉線下門店,籌備許久的IPO也被迫叫停。
盡管如此,沃特仍然是莆田本地頭部品牌。蔡宇航回國接手公司后,迅速借力電商清庫存、推新品。2015年,沃特還參與了阿里巴巴發(fā)起的“中國質造”活動,在短時間內賣掉了上萬雙運動鞋。
在蔡宇航看來,品牌價值是沃特最寶貴的資產,“一雙鞋陪伴他們(消費者)度過了讀書年代,就變成了情懷!
眼下,這個曾經風靡全國的“80后青春回憶”,也在試圖抓住新生代的審美。蔡宇航說,雖然沃特已有成熟的設計理念和體系,此次加盟“莆田鞋”集體創(chuàng)牌,也希望在打開營銷渠道之余,為品牌注入機能風、國潮等時下流行的設計風格。
劉日強對此很樂觀:“這是一個很好的年代!
他認為,相比于成名上百年的國外品牌,中國的品牌價值建設只是剛剛起步。只要有足夠優(yōu)秀的設計風格和品牌理念,一定能打動消費者的心。
“鞋子里有非常多的故事!逼翁镄放七\營服務有限公司目前在做的,就是以紀錄片、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把莆田鞋的故事說給大眾聽。這背后暗藏著更大的抱負:莆田有4000多家制鞋廠商,一旦品牌化的路子走通了,其帶動的產業(yè)升級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寂靜的黎明
2010年之前,代工模式一直是莆田的主流,那些苦心創(chuàng)牌的人甚至被視為傻瓜:投入大,見效慢,又無法快速拉動成交額,何必費勁燒那個錢?
但隨著國人品牌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代工廠商試著甩開大牌的影子,政府也對“莆田鞋”集體商標的前景寄予厚望。劉日強介紹,莆田鞋品牌運營服務有限公司有莆田市國投集團支持,負責為本地品牌提供營銷推廣、設計研發(fā)等支持,“只想給品牌鋪路!
這套創(chuàng)牌合作模式叫做“1+N”:用最醒目的1(“莆田鞋”集體商標),去帶動孵化無數(shù)個微小的N(鞋企自主品牌)。
談到品牌宣發(fā)和推廣策略,劉日強很坦率:“拿產品說話!
他有20多年的制鞋業(yè)從業(yè)經驗,能嫻熟說出中國各大鞋產地的特點:溫州,擅長做皮鞋;晉江,產業(yè)配套齊全;廣州,設計感強……但要說到質量,他認為莆田鞋有業(yè)界公認的地位。
挑選第一批合作品牌時,他們看重的是廠家的創(chuàng)牌熱情、生產能力,至于產品質量,反而是劉日強最不擔心的問題——“莆田真的能做很好的鞋子,我們只是要跟時間賽跑!
時間。莆田鞋需要時間,也需要市場和技術變革帶來的新鮮事物。
那些想要“走出去”的莆田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率先擁抱了未來。曾經遭遇過線上業(yè)態(tài)沖擊的沃特,如今天貓旗艦店已開了12年,年成交額達到千萬量級。
做電商起家的陳長煒,也為“超火體育”開設了自有工廠。他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如同登山,沿著供應鏈一路向上攀登,尋根溯源,將最關鍵的生產節(jié)點攥在自己手中。陳長煒說,解決問題要從源頭開始,“做電商就是做渠道,我有了渠道,才有底氣做自己的產品!
無論是新莆田人還是老莆田人,電商都在成為他們日益重視的賽道。在數(shù)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品牌以“打包”的形式“入淘”,試圖以數(shù)字化的力量重振制造業(yè)。
以淘寶、天貓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早已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僅是推廣和賣貨的渠道,也是孵化新品牌的重要陣地。5月20日,在一場與300多家國內外消費品企業(yè)的線上交流活動中,淘寶天貓透露,過去一年,平臺上有700多個新品牌生意增長超過200%。
《天下網(wǎng)商》了解到,淘寶天貓平臺將為莆田鞋源頭直供旗艦店提供“雙重服務”:作為新商家,旗艦店將在一年內獲得專屬小二對接扶持;作為產業(yè)帶商家,旗艦店將獲得產業(yè)帶品牌發(fā)展的專屬策略支持,包括發(fā)現(xiàn)機會市場、精準發(fā)新、培育尖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等,聯(lián)合商家尋找佳打法,協(xié)助品牌一步步成長。
劉日強表示,淘寶天貓有著較強的品牌號召力和專業(yè)度,加上集體商標的背書、莆田的制鞋工藝,這些因素合力,有望構成莆田鞋打破偏見、打響知名度的“三駕馬車”。
安福電商城,曾經是莆田最知名的假鞋集散地。
這里一度被稱為“鬼市”:白天大門緊閉,晚上9點之后燈火通明,四面八方的商家來找假鞋販子拿貨,人群摩肩接踵,裝載著大紙箱的摩托車隊呼嘯而過。
但那是三五年前才有的盛況了。如今,安福日漸冷清,入夜后的幾陣喧囂難掩寂靜。這既有疫情和線上購物帶來的沖擊,也標志著越來越多從業(yè)者開始求變。
他們蟄伏在夜色深處,等待終將到來的黎明。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