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鞋它雖然老派,但一針一線載滿了老奉賢人的時代記憶
近日,莊行傳統(tǒng)布鞋制作技藝成功入選第八批奉賢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布鞋制作技藝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代表著踐行與規(guī)范。有著腳踏實地、穩(wěn)步開拓的美好意義。腳穿千層底,跨越百重山。許多人的時代記憶里一定都有一雙帶著溫度的千層底布鞋。但隨著現代科技和工業(yè)的進步,這項曾經在莊行古鎮(zhèn)上的傳統(tǒng)手工藝,現在正面臨著產量低、人工貴、成本高的困難,瀕臨失傳。
莊行古鎮(zhèn)地處奉賢西部,由于明代禁止老百姓穿靴,因此千層底布鞋成了老百姓的必需品。在莊行古鎮(zhèn)街道的青石板路的兩邊,民間涌現了眾多的制鞋高手。在鼎盛時期有15—16家的鞋鋪。五十年代幾乎每個家庭,小到十五六歲的少女,大到六十開外的老嫗人人都會納制千層底。農耕休閑之余剪制底樣、填制千層底、納鞋底、剪裁鞋幫、縫制鞋幫、绱鞋、楦鞋、修整抹邊。納制出一雙又一雙款式新穎、花色不一、用料不同、鞋底花紋精致的千層底布鞋。
1958年至1983年是整個莊行千層底布鞋納制技藝的鼎盛時期,由于當初私人無法經營,公司合營在現在莊行東街的26號由楊慎喜作為負責人帶頭,成立了莊行古鎮(zhèn)鞋鋪。把零散在外的所有鞋匠聚集在一起。教會他們統(tǒng)一鞋樣、統(tǒng)一工藝,結合那個時代的百姓需求,給奉賢和莊行的周邊居民帶來一雙又一雙的千層底布鞋。
一雙布鞋需要10道工序:第一道、剪制底樣。第二道、填制千層底。第三道,納鞋底。第四道,切底邊。第五道,剪裁鞋幫。第六道,熬制漿糊。第七道,縫制鞋幫。第八道,绱鞋。第九道,楦鞋。第十道,修正、抹邊。
顧名思義,千層底是由許許多多層棉布,層層疊疊納制而成,因為這樣可以增加鞋底的耐磨性,人們?yōu)榱吮磉_布鞋的制作技藝納制層次多,而又耐穿,因此寓意它為“千層底”。
每一雙千層底布鞋實際需要兩百多米棉索,三千多個一針一線,純手工72小時,納底行數62行,不得有誤差,納底針數650針,誤差不超過3針,绱鞋針數96針,誤差不超過2針。
如今,傳承了一百多年的莊行千層底布鞋納制技藝,在國家弘揚老字號文化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匠人匠心精神的大背景下,這門技藝又迎來了新的春天。2016年,應邀參加中國義烏旅游商品博覽會;2017年,應邀參加第八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2018年,應邀參加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
莊行千層底布鞋納制技藝傳承至今,在莊行古鎮(zhèn)上還留存,是和我們的匠心精神以及熱愛中國傳統(tǒng)手工制作技藝的文化熏陶分不開的。從以前每個人的必需品到今天老百姓的健康產品,人們對手工布鞋的舒適度、透氣性、吸汗性、環(huán)保性以及對健康的幫助越來越喜愛,越來越了解,市場也會越來越大,相信未來一定會讓這傳統(tǒng)制作技藝煥發(fā)活力。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