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洋同事相處,不難
隨著上海的日益開放,越來越多的“洋打工”走進(jìn)了我們的生活,據(jù)統(tǒng)計,至去年年底,實際在滬登記就業(yè)的“洋打工”人數(shù)已超過5.4萬名。除了做老板,更多的則成了身邊平起平坐的“洋同事”。如果說與“洋老板”的接觸總有些霧里看花的感覺,跟洋同事可算是一個戰(zhàn)壕里同甘共苦的戰(zhàn)友了。你與洋同事相處得如何?觀念的差異會影響你們的合作嗎?[陳屹]
坦白不考慮“面子”
□大衛(wèi) 27歲 營銷
公司各個部門都有老外,有的是從總部派來的,有的就是在上海招的,工作中也沒覺得有什么難相處。不過交往時間久了,還是發(fā)現(xiàn)會有一些觀念上的差異。
我們同事之間會群發(fā)一些郵件,比如看到特別好玩的就給一些要好的同事都抄送一份,大家一起笑笑,看了之后還能茶余飯后聊聊。有的時候也會通過群發(fā)郵件討論一些小事,比如大家討論中午去哪里吃飯,有人會有提議,也有人會跟帖評論,我們覺得這是同事之間增進(jìn)友誼的方法,所以部門里的德國人保羅也是我們會抄送郵件的對象,他的中文很不錯,能說能看也能寫,有的時候我們甚至為了照顧他,還會注上英文,但是他從來沒有參與過我們的討論。直到有一次,我們的郵箱里都收到一份來自保羅的郵件,上面措辭嚴(yán)厲,就像是一個老板發(fā)來的,所說的意思是:他不希望再收到這樣的郵件,因為這些無意義的郵件是在浪費他的時間,他不喜歡自己的私人時間被強迫占有。
我們看了之后都面面相覷,說實話這種事情我們一般是做不出來的,即使有人也覺得這種郵件很無聊,但為了合作愉快,基本上不會主動提出來,最多是自己刪除了事,沒想到保羅如此坦白地就說了出來。
本來我們想保羅這樣生氣了,會不會影響之后我們工作上的合作,沒想到在工作中他就像沒事人一樣,看來真的是對事不對人。
好口彩的中國名字
□David 公司 職員
我們的老板是個美國人,記不住公司中國員工難念的名字,就要求大家都起個英文名,為了公平起見,也要求公司的外籍員工都起個中文名字,而且要地道,不能是翻譯過來的“瑪麗”或“彼得”之類。中國員工起英文名只要翻翻字典就好,沒有特別之處,倒是洋同事的中文名讓人耳目一新。
不久,洋同事Paul就開始在發(fā)名片給客戶時,用剛學(xué)的那句中文說:“我是萬福”,然后就陶醉在由此而引發(fā)的一陣笑聲中。這名字是前臺的小姑娘給起的,我們嘲笑怎么起了這么個大俗的名字,小姑娘不服氣,說Paul要求名字一定要意思好,開始他還想叫“富貴”呢,她勸了好半天才讓Paul放棄了“富貴”,選了“萬福”。
對自己的中文名感覺良好的Paul不理解大家的笑聲,我們跟他解釋說那是過去農(nóng)村喜歡用的討口彩的名字,他說:“多好!中國的農(nóng)村,多么有地方特色,又有那么美好的意思!”看來老外的眼光就是不一樣,不過跟著他的思路走,我們發(fā)現(xiàn),原本單調(diào)乏味的周遭也變得有趣起來,是啊,萬福多好!
受不了的“不恥下問”
Sophie 30歲 公司職員
我們單位是英國公司在上海的一個辦事處,總部除了派來一個主管老板外,還派來了幾位洋員工,我和其中一位叫喬治的在同一個部門工作。
喬治是一個不錯的人,很和善,工作也賣力,而且非常喜歡中國,對于在中國的生活總有很多問題,一開始我很高興回答他各種好奇問題,因為人都有好為人師的一面,喜歡傳道授業(yè)解惑,更何況是向一個老外傳達(dá)中國的文化。
但我漸漸就發(fā)現(xiàn)不對了,喬治這個好奇寶寶真是學(xué)無止境,他曾經(jīng)在英國學(xué)過一段時間中文,但來到中國之后發(fā)現(xiàn)那根本就不夠用,所以只要一開口就是問題。由于放棄了在他看來難得像一幅幅畫的漢字,所以對于那些同音字困惑不已,他總是會問“地鐵”的“地”和“弟弟”的“弟”,“衣服”的“衣”和“一二三四”的“一”等等是不是同一個字,而且由于他不能把四個音調(diào)發(fā)得很標(biāo)準(zhǔn),所以一些音同調(diào)不同的字總被他當(dāng)作同音字來看,比如“誰”和“水”,“幾”和“雞”等……
除了語言問題之外,我還要回答他去哪里買漂亮的像玻璃碗一樣的臺盆,周末應(yīng)該去哪里旅行,定做衣服哪個裁縫好,上海哪個酒吧最棒之類的生活問題。后來對于喬治的“不恥下問”,我有了一種無力招架的感覺,只能讓朋友推薦一位愿意和他做“語言交流”的大學(xué)生,這下辦公室里才不再彌漫著問號的味道。
文化求同好相處
Petal 29歲 外企職員
我們公司是一家外資企業(yè),老板是洋人不說,普通職員中“洋打工”也不少。不過洋同事多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從外表看,根本分不清誰是外國人。
在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中,我們已經(jīng)形成了互相尊重和求同存異的默契,同事之間絕對不提歷史問題、敏感問題;生活中的一些觀念差異,例如打糕、壽司、小籠包子哪個好吃被視為個人愛好,就更不會成為合作的隔閡了。
最能促使我們?nèi)谇⒑献鞯氖谴蠹叶寄贻p,有共同喜歡的娛樂界、體育界明星。我們中有“哈韓”、“哈日”的,他們中也有“哈華”的,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別是洋打工對劉翔的了解與崇拜一點也不輸給我這個上海人。我深深體會到文化的作用,共同的文化淵源與互相熟悉的文化,縮小了彼此的距離,也使大家容易談得攏。
出門在外,都不容易
小米
我看過一部很短的紀(jì)錄片,講的是一個來上海出差的法國青年喜歡上了上海,然后辭掉原來的工作四處求職的事。
自視甚高的他因為對面試公司給的待遇不滿意而錯過了很多機會,直到他沒有能力租用舒適的大套房了,才開始了與人合租的生活。而他也終于不再端著架子,對工資的要求也放低了不少。
看來,不是所有的“洋打工”都能做老板,他們中很多人其實跟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在為不多的收入奔忙,日子過得遠(yuǎn)沒有想象中瀟灑。
[May]我供職的公司里,有不少洋同事,背地里我們常叫老外“洋鬼子”,但在電梯里碰到這些藍(lán)眼睛高鼻子的家伙,我們一般都不作聲,因為很多老外一口地道的中國話,簡直一個中國通。有一次我與一位韓國同事買衣服,一條牛仔褲我殺到120元,他居然最后以80元成交了。我問他絕竅在哪,他神秘一笑:“老板以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沒有宰我太狠!倍鴱乃臍r本領(lǐng)來看,所謂“入鄉(xiāng)隨俗”不只是嘴上功夫,而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鄒奇峰]勞夫子,一個金發(fā)碧眼的年輕人,我的洋同事。別看他是個法國人,他的中國話說得可溜了。有一回我們參加他家舉行的聚會,發(fā)現(xiàn)這勞夫子還真有個老夫子的樣兒,那手字寫得龍飛鳳舞煞是好看。不過勞夫子實在是太“中國化”了,以至于他的老婆、孩子都叫他“正宗外國人”。
[銀河]我在工作中能和外國同事很好地相處,因為大家都有知識嘛,我們學(xué)了那么多外語,也了解很多國外的文化,而“洋同事”們來中國肯定也要做好相應(yīng)的知識文化儲備,所以彼此沒有太多沖突。
[小于]我有點受不了一個洋同事的一點是,他總覺得比我們高那么一點點,其實大家都是同一職位的人,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更何況他能做的事情我們也能做,而我們能做的他卻做不了———和中國客戶溝通。
[zcx]我接觸到的“洋打工”都是比較好相處的單身漢,是跟我一樣的年輕人,活潑好動、富有闖勁、喜歡時髦和新鮮事物。他們把在華打工看作是出遠(yuǎn)門增加閱歷、學(xué)好漢語的快樂生活。他們往往今朝有酒今朝醉,長遠(yuǎn)考慮較少,與我們?yōu)橘彿抠I車成家立業(yè)而工作的觀念明顯不同。但是他們認(rèn)真工作不含糊,也不以職位不同、薪酬高低而勢利眼。如此,我們才能友好相處、合作愉快。
[Anonymous]洋打工的工資比我們高,但是他們的工作內(nèi)容和我們是一樣的。所以我心里總是有點不舒服,隔閡也就在所難免。
[米蘭]第一天正式上班就在電梯里和一個女孩撞個滿懷,她不停鞠躬,讓原本一臉緊張的我放松了不少。原來我們在同一個部門工作,她叫娜娜,剛從首爾總公司調(diào)來,她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模樣和韓劇里的古典美女截然不同。上周五,我們到她家里玩。她一邊做著辣年糕,一邊不忘拉我下水要我也來露一手?粗郎系捻n式泡菜,我做了清爽的茶泡飯來搭配。有時地域的差別并不是很重要,每道菜都有自己的特點,對味就好。
[阿萊]我們部門來了個美國小伙子,同在一個辦公室三個星期,大家還停留在點頭問好的階段?磥淼媒M織一些活動了,比如大家一起出去爬山,這樣,才能讓彼此的交流別只停留在工作層面。
入誰的鄉(xiāng),隨誰的俗
其實,洋打工也不算什么新鮮事,早在1275年馬可波羅就來到中國打工。當(dāng)然他的本意可不是打工,不過那時的忽必烈大汗賞識他,就邀請他在元朝任職。
說起來我們還挺好奇的,那時候的大臣們可不像現(xiàn)在外資企業(yè)的員工們外語嫻熟,他們是怎么和這位洋同事相處的,不知道有沒有鬧出過笑話或別扭的事情?說起來,那時候的洋打工還是挺不容易的,湯若望不還被控借修歷為名,內(nèi)外勾連,謀為不軌等罪名而被捕入獄嗎?
現(xiàn)在的洋打工們可沒有過去的困擾,身邊的同事們都精通外語,交流溝通都不成問題,甚至在各個市場里的售貨員阿姨大叔都能說上幾句英文來吆喝。世界只是一個村莊,我們對于國外知識的了解正在不斷積淀,而外國人進(jìn)了我們這個鄉(xiāng),也得隨一點我們的俗,他們之前也要對中國的文化有一點了解,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一些非常不必要的誤解。
當(dāng)然題目中的兩個“誰”并不是同指,并不是說外國人到了我們國家都得隨我們的俗。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有潛移默化入我們心中的文化禮儀,而在他們的身上有他們文化的烙印,文化并沒有誰對誰錯,誰好誰壞之分,在工作交往中發(fā)生觀念不同的時候,靜下來看看到底問題出在何處,是否有溝通的可能性,不要彼此先入為主地想:外國人呀,沒辦法溝通的。
要知道,幾百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和外國人做同事了,所以這有什么難的?(顧箏、周妍)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hù)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