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wǎng)-店鋪經營】這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經營著的產業(yè)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但又或多或少帶著一點“灰色”的色彩;他們缺少規(guī)則的制約,也很難從法律中獲取保護。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從華強北、中關村、義務小商品市場拿貨,然后把這些中國制造的商品賣向全世界。外界傳言著他們在悶聲發(fā)大財,掙著五倍十倍的利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興起的中國外貿電商賣家,目前他們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又是怎樣的呢?
小賣家頭疼市場和售后
小唐2011年8月成為敦煌網(wǎng)上的一名賣家,產品主要以國產品牌手機和手機配件為主。目前小唐的團隊一共只有三個人,分別負責選品和進貨、銷售和客服以及物流和倉儲,屬于典型的家庭作坊式經營。而像他這樣的小賣家,目前是外貿電商賣家中數(shù)量最龐大的群體。
對于這類剛剛起步的小賣家,除了物流、換匯等外貿電商的共性問題外,如何解決海外的售后也是一大難題。
億邦動力網(wǎng)了解到,由于路途遙遠,通過在線外貿售出的產品一旦出了問題,很難及時得到維修。所以通常情況下,賣家會要求買家將商品寄回,由賣家維修或更換新的產品后,再寄給買家。
但由于目前跨境物流運費高昂,采取此種售后方式,會將商品本身的利潤壓得極為稀薄,有時候一單的運費甚至會超過商品本身的價值。此外跨境物流花費時間太久,選擇退換貨后,買家再拿到貨,一般已經在幾個月以后,用戶體驗極差。
小賣家另一個集中遇到的問題是難以拓展新興的市場。對于新興市場,首先要解決的便是語言問題。億邦動力網(wǎng)了解到,一般大多數(shù)的外貿電商賣家自身都有比較好的英文基礎,但面對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小賣家卻沒有多余的資金聘請懂小語種的員工。“好在國外的買家普遍都會有一點英語基礎,但很多時候都是靠手勢比劃。”小唐說道這里頗有些無奈。
此外,目前新興市場的物流和海關都不完善,容易出現(xiàn)“丟包”、“黑關”等“意外”。而小賣家本身的規(guī)模和利潤都很有限,難以抵御這種風險。“有時候有大單也不敢接,一但出了問題,可能一年就白做了。”小唐說道。
億邦動力網(wǎng)了解到,因為小賣家普遍銷量不大,所以很難從工廠直接拿貨;而選擇從華強北等批發(fā)市場拿貨,商品原本不高的利潤將變得更加有限。
配套產業(yè)鏈薄弱制約中堅力量
老馬出身于咨詢行業(yè),曾經任職于國內一家知名的B2C企業(yè),目前經營著一個50多人的小公司,2011年他們完成了從個人賣家向公司化運營的轉變。對于這類剛剛走向公司化運營道路的賣家來說,最突出的問題則在于伴隨團隊員工數(shù)的增長,運營成本也在飛速增長,這使得利潤變得越來越稀薄。
據(jù)老馬介紹,目前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僅為10%-12%,而運營成本則達到了8%-10%。“凈利就在兩個點左右,有時候全年的盈虧就在一筆生意。去年有個朋友,因為臺風,三十萬個小包滯留在港口,不僅一年白做了,還賠了幾十萬。”老馬坦言,2012年,公司只能勉強保持盈虧平衡。
運營成本的上漲背后反映的是國內外貿電商配套產業(yè)鏈的薄弱。
首先行業(yè)缺乏成熟的人才培訓機制和體系,高端人才嚴重匱乏,熟練員工培養(yǎng)緩慢,代價大。而類似老馬這樣的賣家,擺脫了以往的“小打小鬧”后,急需要補充專業(yè)化的人才。
“現(xiàn)在我們新進一個大學生,從培訓到能夠真正上手,大約需要9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基本都是純投入。培養(yǎng)出來之后,還得防著同行的挖人。但有經驗的熟手又實在太難招。”老馬說道。
此外,目前外貿電商系統(tǒng)開發(fā)緩慢,無法通過ERP等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訂單管理、倉庫管理這些,大家普遍都是拿淘寶賣家用的系統(tǒng)改一改湊合著用,只能實現(xiàn)最簡單的操作。而像退稅、換匯、海外倉這些外貿特有的問題,現(xiàn)在根本無法通過系統(tǒng)解決。”老馬表示,像他這樣的中等體量的外貿電商賣家急需一套合適的外貿電商ERP系統(tǒng)。
雖然困難重重,老馬仍然相信,隨著公司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產生規(guī)模效應之后,整體情況會出現(xiàn)好轉。但他也表示,由于缺乏外部資本的注入,公司的規(guī)模很難得到擴展。億邦動力網(wǎng)了解到,目前外貿賣家很難通過正規(guī)的渠道拿到貸款。所以匹配金融的體系,也是外貿電商行業(yè)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大賣家轉型自主品牌海外難獲信
2008年,老譚從淘寶開始做起,逐漸將業(yè)務拓展到外貿電商領域,現(xiàn)在不僅有了自己的工廠,還開設了線下體驗店。他計劃著3年內把旗下公司做到上市。
而從2012年起,老譚已經完全拋棄了原本的“山寨”產品,開始專做自有品牌。
類似老譚這樣企業(yè),目前產品的銷量基本能夠排在敦煌、速賣通等外貿電商平臺行業(yè)的前三,并逐漸由單純的供應商走向制造商和品牌商的道路。
目前他們最頭疼的事情是如何在海外推廣自主品牌。老譚表示,由于外貿電商早期市場的混亂,假貨、仿貨、劣質產品的充斥使得很多海外買家不再相信中國制造的產品,中國品牌現(xiàn)在很難取信國際市場。
由于始終無法在海外市場上進一步拓展,現(xiàn)在老譚已經把公司的重心調整到內貿電商上了,目前公司在內貿和外貿的銷售比已經達到了7:3。
“技術上我們已經能夠與世界頂尖水平保持一致,質量上也肯定能過關。搜索引擎、論壇、facebook都持續(xù)在做,但品牌的影響力始終很難上來。在國外買家的心中,很多時候,中國制造,還是低價、劣質的代名詞。同樣規(guī)格的耳機,我們得用國外知名品牌一半的價格,才能有競爭力。”老譚稱。
據(jù)了解,4月25至26日,在寧波舉辦的第八屆中小企業(yè)電子商務大會上,敦煌網(wǎng)CEO王樹彤、PAYPAL中國區(qū)總經理胡柏迪、比利時郵政中國總經理李威等眾多外貿電商行業(yè)資深人士將就“中國在線外貿的發(fā)展和現(xiàn)狀”展開深入地探討。屆時也會針對上文提到的外貿電商賣家“物流難,售后煩,產業(yè)鏈脆弱,新興市場難打開,自有品牌推不出”等問題給出具體的建議。(中國鞋網(wǎng)-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